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湖北信息 >

吴远鸿 精雕细刻见匠心

时间:2020-01-17 01:49
    走进扎根于千年铜都的佛圣堂,如同漫步一个神秘的雕塑王国,浓郁的樟木香味、惟妙惟肖的四大天王、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令人眼花缭乱;成品、半成品、木料,甚至案台上各式各样的雕刀,都是手艺人的宝贝。  泥塑、打坯、雕花……木屑纷飞中,无数件雕塑精品从这里诞生。吴远鸿心满意足地欣赏着自己用一生心血打造的雕塑艺术王国。  吴远鸿是省级非遗项目“大冶佛像雕塑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凭着精湛技艺被誉为“楚天第一雕”。12日,记者在佛圣堂雕塑工艺有限公司,见到他正在指导工人们制作佛像雕塑。    匠心独具领悟神技    “雕塑是艺术,每块木料都是一道风景,看不到这点,你就是根木头。”在吴远鸿眼里,做雕塑就像一个空间游戏,刀刃就像触角,透过小缝隙,一笔一刀,一点点挖掘出藏匿于木头里的世界。  1981年,高中毕业的吴远鸿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学一门手艺。本打算拜师当泥工的他,却巧遇当地的一位木雕师傅,学习木雕手艺。学习木雕是一件艰苦的事,不仅要雕工好,对于锉、锤、斧、锯等样样都得精通。1985年,吴远鸿又遇到一位浙江的泥塑师傅,于是又拜泥塑师傅为师。、  很少有人天生就是巧匠,更多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苦练与热爱。就这样,没有美术功底的吴远鸿靠着自己的灵气与勤奋,掌握了木雕与泥塑的技术。1995年,他成立了木雕工艺小作坊。  “刀功都是从一道道伤口中磨练出来的。”历时4年,完成500个约1米高的罗汉木雕,这是从小作坊起步的佛圣堂接手的第一笔单。四五个雕刻艺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与僧人同吃同住,双手新伤覆旧伤。就这样,五百罗汉塑造成功了,佛圣堂声名远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寺庙的订单。吴远鸿成为全省唯一的佛像雕塑大师,“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这项传统工艺还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传承为本创新为魂    从初出江湖的小学徒到声名远扬的“楚天第一雕”,从木雕工艺小作坊到佛像雕塑工艺公司。木头上再现千年故事,刻刀下浓缩人生精华。在吴远鸿的掌舵下,佛圣堂扬帆远航,佛雕工艺自成一体。  “匠人制作一件物品,也是一次修心之旅。做艺术老想着赚钱,就不会有出路。”吴远鸿坚信,文化企业要念好文化的“经”,要以文化传承为本、工艺创新为魂,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充分体现出传统民间工艺的价值。  许多传统技艺在被时光打磨的同时,手工的精雕细琢也受到电脑制图、机器雕刻的冲击。再加上老一代雕刻艺人相继去世,一些传统绝技难以很好传承,已处于濒危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吴远鸿十分忧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与发展佛像雕塑技艺。在立足传承本土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传统手工雕刻与数控机床雕刻融合为一体;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敞开大门授徒传艺,通过与湖北美院等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每年都有许多雕塑系的学生来实习。    立足发展直面瓶颈    真正的匠人内心是坚定的。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吴远鸿迈出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雕是做减法,塑是做加法,加得适当、减得得体,是艺人心中蕴藏的艺术标尺。“现在的人都走得太快,非遗是件慢动作的事。”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后,吴远鸿感到责任更加重大。  他的三个儿子相继接过接力棒,进入木雕行业。如何将传统技艺传承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大儿子吴永振的奋斗目标;次子吴永乾留学归来,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元素,创办了工作室,将木雕工艺引入市民的现代生活中;三儿子精细木工技师吴永坤荣获“大冶工匠”称号,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将木雕注入新的生命力。  “年底订单增加,我们这里的每一寸土都恨不得作为生产车间。”和很多非遗项目一样,佛圣堂也面临着发展瓶颈问题。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目前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吴远鸿对传统雕塑工艺的未来充满信心。  “今后不但要坚持创作、传承技艺、培养新人,还要不断创新,根据现代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吴远鸿已经做好准备,穷尽一生去做这一件事情,在交流中发展,在发展中“活态传承”。    (转载自黄石日报 熊科香 田沐盐)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