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宜城信息 >

对推动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问题的剖析

时间:2021-12-01 09:12
    因受主观因素影响和客观条件制约,各地各单位在推动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路径并不十分畅通,往往遭遇诸多阻碍,老干部工作很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工作中,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端正,不愿融.有的街道(乡镇)和老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对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组织开展"四就近"服务老干部活动热情不高,或随波逐流的被动接受,或存在极不乐意的抵触情绪,导致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仍维系"社区抓社区、单位抓单位"的模式.有的职能部门认为现行老干部工作服务管理体制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推动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是自找麻烦、自寻烦恼.一些老干部离退休后社区成为主要生活空间、基本活动场所,尽管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认为自己是"单位人",到社区参加活动身份"降格",一直从感情上留恋原单位,对自身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意识不强,不愿融入社区普通居民当中,无法接纳社区党组织"四就近"服务,老干部自身融入社区的内驱力不足.

  二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不好融.因县(市、区)委老干部局、老干部所在单位与街道(乡镇)、社区(村)都不存在"隶属"关系,彼此"隔离"、层级"不同",又因缺乏利益联系纽带,通过协调沟通难以达成共识,无力指导、协调和督促街道(乡镇)、社区(村)将老干部工作完全融入基层治理.推动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构建一套完整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实践操作层面尚不成熟,相对滞后的制度,导致老干部在参与城乡基层治理时缺乏认可,影响了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组织引导不够给力,不肯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推动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未引起足够重视,从融入基层治理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实现路径、资源保障,到融入基层治理的服务标准体系、主体职责体系、绩效评价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大都没有系统规划,导致工作引导不力、思路不宽、措施不硬、形式不活、成效不佳.许多社区(村)党组织对老干部参与社区(村)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不能充分挖掘老干部的独特优势,开展活动时没有有效地对老干部进行必要的组织动员,而是更多依靠老干部所在单位的推动,导致老干部参与基层治理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诸如,宜城市自上而下大都仅以"鼓励"的方式,引导老干部将组织关系就近"落户"居住社区,让老党员"到社区亮身份、在小区做表率",但收效甚微;社区离退休党组织设置不够全覆盖,城区23个社区、204个小区,仅有鄢城街道陆公堤社区石油公司小区建有退休干部党支部,占比很小.

  四是服务保障不够到位,不能融.受职数限制,城乡社区人员配置少,却承担着党建、民政、社保等少则几十项、多则上百项的具体职能,老干部工作只是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一部分,因街道(乡镇)、社区(村)无专人主抓,"额外"兼顾老干部工作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对"四就近"服务老干部往往"边缘化",导致上面"雷声大"、下面"雨点小",无法落实落细.社区(村)经费相当有限,地方财力投入不足,地方党委、政府对经费不能配套下拨,对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难以提供固定的资金保障,导致许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城乡社区基础设施落后,有的腾出一个地方作为老年人服务中心,仅设有象棋室、扑克室、阅览室,室内设施就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简陋的条件、单一的项目、单调的活动,对老干部缺乏吸引力.城乡基层治理科技手段落后,各地社区(村)大多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多年的社区(村)信息化,居民看到的只是监视探头林立,没有看到应起到的预期作用,导致大量信息需要人工现场采集,除智能手机、电脑外,社区治理缺少更好的科技手段支撑,被戏谑为只见"人工"、缺少"智能".

  宜城市委老干部局   朱可学

------分隔线----------------------------
推荐内容